2020年4月30日上午,我校在第三會議室召開以“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推進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題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第三次集中學習(擴大)會,對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進行再學習、再領會、再深化。黨委領導班子全體成員、處級以上干部參加學習。會議由黨委書記張祖武主持。

會議傳達學習《云南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云南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中共云南省宣傳部 中共云南省委組織部關于進一步完善全省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集中學習《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定》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結合學習主題,副校長朱桂香,楊華明同志,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主任楊文良、黨委教師工作部(人事處)部長李瓊、應用技術學院院長張鑫、藝術學院院長和愛東作交流發言。

黨委副書記、校長畢天云結合文件學習、文獻學習和實踐體會從“結構的視角”、“功能的視角”和“結構與功能的匹配”三個方面,對推進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闡述。他指出,走向現代化是所有國家和民族的必然選擇。治理體系講的是結構,治理能力講的是功能。從結構的視角看,大學治理體系包括領導班子結構、學校權力結構、校院組織結構等六個內容,要避免出現結構缺陷、結構失衡、結構重疊、結構松散。從功能的視角看,大學治理能力包括戰略規劃能力、改革創新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資源聚集能力等十個能力。結構決定功能,功能塑造結構,結構與功能匹配才能實現大學治理現代化。
張祖武在總結講話中指出,十九屆四中全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和長遠出發,深刻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展什么的重大政治問題,明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吹響了把“中國制度”顯著優勢轉化為“中國之治”治理效能的號角,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謀劃藍圖指明方向。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中國大學推進內涵式發展,提升綜合競爭力的內在需求,也是扎根中國大地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障。

張祖武強調,推進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要加強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為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委重在謀劃和決策,履行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促改革、保落實的職責,統一領導學校工作。二要加強學校制度建設,為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堅強的制度保障。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形成“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治理格局,釋放辦學活力,激發辦學動力,不斷提升學校治理能力。三要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為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完善和改進選人用人機制,打造一支適應學校發展、引領學校發展,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張祖武強調,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學校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核心要義,只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考察云南的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實事求是、開拓創新、久久為功,不斷地提升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就一定能推進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就一定能實現學校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